NEWS CENTER

蹄疾步稳 中鲁远洋按下动能转换“加速键”

发布时间:2020-02-05

分享到

伴随着嘹亮的汽笛声与翻腾的浪花,山东省中鲁远洋渔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鲁远洋”)奔赴远洋,挺进深蓝,一个个高质量项目扑面而来,“耕海牧渔”的美好愿望渐成现实。

作为中国远洋渔业的“拓荒者”之一,中鲁远洋砥砺奋进二十载,坚持规模发展、创新发展、规范发展、优质发展,交出了一份成绩斐然的“中鲁答卷”。

“在良好的政策环境下,远洋渔业产业升级的速度不断加快,迎来高质量发展的黄金时代。”中鲁远洋党委书记、董事长卢连兴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一家国有上市渔企,中鲁远洋在远洋渔业界占据重要一席,在激烈的国际渔业市场中站稳脚跟,在残酷的竞争中实现飞速发展,在实现规模和效益快速增长的同时,发挥国企作用,服务带动地区渔业发展,正得益于企业近年来持续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靠的就是全产业链模式下“一内一外”动能转换的双驱动战略。


勇立潮头,抢占制高点

秋冬之交,齐鲁大地上正不断掀起新旧动能转换的热潮。虽身为山东渔业的“老班底”,中鲁远洋却是一直冲刺在前列,积极融入海洋强省建设。

2018年1月,位于长三角和京津冀两大经济区之间的山东省被中央寄予厚望,创建了全国首个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综合试验区,成为积极践行高质量发展的先行者之一,力争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优势,逐步形成新动能主导经济发展的新格局,为全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做出有益探索和积极贡献。

面朝大海,是山东的优势所在,潜力所在,未来所在。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就要把资源禀赋好的、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做到极致,远洋渔业便是山东省重要着力点和发展方向之一。

“如果我们的发展方式涛声依旧,产业结构还是那张旧船票,就永远登不上高质量发展的巨轮。”2018年年初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在山东省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上提出,“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境外建设一批海洋特色产业基地和海外综合性远洋渔业基地,带动优势产业‘走出去’,尽快抢占海洋产业制高点。”

随后,利好政策不断加码,如山东省海洋渔业厅发布了《全省海洋与渔业系统深入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实施方案》,其中明确,支持建立综合性的海外渔业基地,开展远洋渔业合作项目评估和远洋渔场资源研究,争取更多的入渔许可,开辟优质新渔场,加快海洋生态牧场、水产品加工、贸易“走出去”,拓展海外渔业发展空间。

机遇抓住了就是良机,错失了就是危机。对中鲁远洋来说,新旧动能转换是一场“不能输掉的战争”,“是必须要打赢的一场硬仗”。

在新一轮海洋经济发展中,以坐不住、等不起的紧迫感,中鲁远洋拿出了更大气魄,明确主攻方向,集中优势资源加快转型升级,实现了规模和效益的飞速增长,走出了一条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齐头并进发展的效益倍增之路,高质量发展势头愈加强劲。

更为令人欣喜的是,在持续推进海洋强省建设、渔业转型升级,尤其是远洋渔业的全产业链发展过程中,中鲁远洋对整个山东省海洋产业的发展都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引领作用,为中国渔业企业走出国门、开发远洋探索了有益经验。

来自山东省农业农村厅的数据显示,2018年,山东具有农业农村部远洋渔业企业资格的企业达到41家,投入专业远洋渔船484艘,实现产量44.2万吨,产值57.82亿元,推动山东由渔业大省向海洋经济强省转型跨越。

正是有了中鲁远洋等一家家企业的快马加鞭,如今,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全面起势。

刘家义日前在第三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论坛上表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进入加速期,高端化工、现代高效农业、文化创意、精品旅游、现代金融5大传统优势产业正在浴火重生,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医养健康等5大新兴产业正在积厚成势。

数据显示,山东新动能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由2016年的39%提高到2018年的48%。静听,中鲁远洋正于碧波之上,奏响雄壮的蓝色进行曲。


扬帆万里,打造新引擎

耕海牧渔,驶向深蓝,其背后更多的是布局的优化,技术的比拼,实力的对碰。

自2017年以来,中鲁远洋充分发挥企业外向型优势,以海外项目建设为抓手,转换发展动能、优化转型升级的节奏进一步加快,“走出去”发展的步伐更加铿锵坚实,在扩大产能输出、资源输入、国际资源开发、国外渔业合作、海外基地建设等方面皆已取得了实质性突破。

在核心业务经营方面,卢连兴介绍称,要将过去以远洋捕捞为主体,以冷藏运输和水产品加工贸易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经营模式,转变为巩固提升金枪鱼远洋捕捞,稳定发展金枪鱼延绳钓捕捞和拖网捕捞,重点发展围网捕捞,提高捕捞产量。做优做强冷藏运输,培育壮大贸易服务,提高加工贸易业务在主营业务中的比重,实现经营业务由偏重作业型向综合服务型转变,形成捕捞、运输、加工贸易等核心业务相互融合、多元并进的经营发展态势。

继续以自营、合作或租赁方式发展延、围、拖等多种作业形式相结合的远洋捕捞,加强远洋渔场开拓,重点发展资源稳定、潜力较大的围网捕捞。

随着国际远洋渔业行业形势的不断变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面对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船“扎堆”的困局,市场嗅觉一向敏锐的中鲁远洋选择转场大西洋。

在多方考察和论证后,中鲁远洋认为,加纳当地投资环境较好、管理规则完善、鱼类资源丰富、可持续性强、资源风险较小等有利条件,依托具有多年从事金枪鱼围网渔业生产的经验,投资2400万美元全力建设大西洋金枪鱼围网项目,实现了中国远洋渔业企业大西洋捕捞作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我国国际渔业话语权也进一步增强。

在中鲁远洋加纳围网项目驻地特马港的卸载码头,“大西洋荣耀”号围网船正在进行紧张有序的渔获卸载。据悉,这载渔获共600余吨,货值90万美元左右,除了销往当地和欧盟等世界各地外,其中一大部分将运回国内,满足国内优质高蛋白水产品市场的需求。像这样一载渔获,中鲁远洋大西洋项目每月会有4至5次。

据初步测算,整个大西洋金枪鱼围网项目运营下来,年新增产能可达2.5万吨,约占加纳总产量的30%和大西洋产量的5%,可实现产值2亿元,其中,回运量达到60%。

经过两年的探索与实践,如今大西洋金枪鱼围网项目已经成为中鲁远洋新的利润增长点。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中鲁远洋捕捞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9337.8万元;实现利润总额2175.04万元,同比增长596.99%。

在实现规模和效益快速增长的同时,中鲁远洋还积极服务带动加纳当地经济发展,走出了一条既契合当地经济发展形势又促进自身快速发展的互惠共赢之路。大西洋金枪鱼围网项目入驻加纳以来,为当地居民提供直接就业机会276个,间接就业机会约600个,在加纳当地市场的渔获销售极大缓解了加纳居民的渔获供应不足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加纳居民渔获消费成本。

因此,大西洋金枪鱼围网项目实施以来,获得了中国驻加纳经参处领导的高度认可,也受到了加纳政府的热烈欢迎,展示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政治效应。

目前,中鲁远洋远洋捕捞生产范围已覆盖大西洋、印度洋和中西太平洋的广袤深海,金枪鱼围网捕捞、延绳钓捕捞和拖网捕捞在内的各类专业渔船驶向各大洋近远海从事捕捞作业,出品的渔获产品通过了欧盟认证,运输产品取得欧盟准入许可,深受欧洲消费者喜爱,在日本,中鲁远洋渔获产品绝大部分被鉴定为A类品级,成为“抢手货”,年捕捞能力从每年1.5万吨提升至4万吨以上,金枪鱼围网年捕捞量可达到3.5万吨,延绳钓捕捞年产量在5000吨左右。

勃勃雄心的中鲁远洋渔业公司并不满足于此,“要大力加强远洋渔场开拓,把五星红旗插遍五湖四海,成为国内外远洋渔业界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老树新枝,释放新动能

一个企业,只有看清自己所走过的路,才能在千变万化的现实中不断校准前进的方向。

近日,在第五届济南电子商务产业博览会曁第二届泉城电商大会上,中鲁远洋举行了蓝鳍金枪鱼解体秀活动,网络主播在线直播并不时穿插在线秒杀、即时交易等环节,金枪鱼切片、麻油金枪鱼、五香金枪鱼等三款产品刚一上线就被抢购一空。

随着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越来越注重营养与美味,对金枪鱼的需求量也日益增长。虽然目前中国国内的金枪鱼刺身消费量不到全球消费量的10%,但国内市场需求增长迅猛,近10年来,每年增幅都在30%以上,大量中产阶级家庭对金枪鱼兴趣浓厚,并且会经常食用金枪鱼。

来自中国金枪鱼交易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从10多年前的超低温金枪鱼零消费,猛增至2018年国内销售量过万吨,并且这个数字还在逐年上涨。

正是看中这一市场,中鲁远洋由原来主要依赖国外市场,调整为国内外市场并重,在继续巩固壮大国际市场的同时,着力开发国内贸易市场,逐步打开销路,改变过去“重外轻内、外强内弱”的状况,减轻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扩大内地市场份额,提升应对风险的能力。

走进山东省中鲁远洋(烟台)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称“中鲁食品”)金枪鱼加工车间,刚刚出库的金枪鱼还披着雪霜,趁着鱼体尚未解冻,流水线上的工人们麻利地将一条条来自万里之外的金枪鱼切头、剥皮、去骨、分块、包装……一系列的加工流程之后,变身为一块块鲜红美味的生鱼片。

“从在海外出售渔获原料到优化产品结构,压缩高成本、低利润产品比重,不断探索尝试精深加工开拓更高附加值的产品,是中国远洋渔业企业适应时代变化的选择,既有助于做大国内市场,也有利于建立真正有竞争力的国际品牌。”中鲁食品董事长孟凡勇告诉记者,加大回运力度,最大限度将渔获运回国内加工销售,创造更多附加价值,为加工业务提供稳定的原料保障,缓解市场受境外控制的被动局面。同时,让国内消费者都能享用到安全、高品质、高营养的金枪鱼,为国人健康贡献力量。

“现在国际资源越来越少,配额控制越来越严,失去话语权,就会在全球渔业资源的争夺中被逐渐挤出市场。”卢连兴坦言。

为提升中国国际渔业话语权,中鲁远洋早已开始布局。2009年,中鲁食品挂牌成立了“中国金枪鱼交易中心”。随着国外市场的不断开发和国内市场的日益繁荣,中国金枪鱼交易中心已经成为集冷藏、加工、贸易为一体的综合性远洋渔业生产基地。

在中国金枪鱼交易中心,记者看到一辆辆运输车正忙着将加工过的金枪鱼产品运出冷库。据悉,这些金枪鱼产品将沿着“一带一路”不断向外扩张市场,端上了欧盟、美国、日本、韩国、以色列、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

据了解,中国金枪鱼交易中心成立之初便拟设立金枪鱼销售中心、金枪鱼渔需供应中心、金枪鱼拍卖中心、金枪鱼信息服务中心、金枪鱼冷链物流中心等五大职能中心,对于增加国内市场消费量,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促进中国远洋渔业行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金枪鱼交易中心的作用和优势如何实现有效发挥?孟凡勇强调,一是确保远洋捕捞生产安全,保质保量为企业提供原料;二是建设好金枪鱼加工基地,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金枪鱼加工流水线和加工技术;三是进一步完善海上、陆上冷链物流配套和国内外贸易网络,实现全产业链发展。

卢连兴认为,如果说市场重新焕发了“中国金枪鱼交易中心”这棵“老树”的活力,而采取冷藏规模化、加工智能化、产品高端化、营销多元化等一系列新旧动能转换措施主动适应市场,精准做好“加减”法,打造新设备、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淘汰落后、高耗、低效产能,才是浇出“老树新枝”的关键“活水”。

一船船渔获漂洋过海而来,经过低温冷藏、传统加工提升、精深加工研发等,串联出一条捕捞、运输、储存、加工、贸易相衔接的全产业链,中鲁远洋“捕全球、卖全球”的格局正在加速形成,蓝色经济发展新动能澎湃。


龙头担当,引领高质量

海洋馈赠丰富,但需取之有道。

决定渔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是产业上游的资源。目前,远洋渔业资源有限,行业管理日益严格,资源空间被不断压缩。在公海渔业方面,受国际上既有分配标准的影响,中国公海远洋渔业配额远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可捕数量与自有生产能力并不相称,时遇“无鱼可捕、无料可进”的尴尬;过洋渔业方面,各沿岸国家设置层层壁垒,提高海洋捕捞门槛。

作为远洋渔业龙头骨干企业,中鲁远洋多年来始终不忘初心使命、牢记国企担当,坚持互利共赢原则,自觉履行国际义务,在不加重资源开采压力的基础上,严格遵守国际渔业组织规定和当地渔业政策法规,通过海外项目建设,积极参与全球渔业资源再分配和国际市场竞争。

在国内,中鲁远洋则不断加强自有基地建设,优化产品结构,提升资产规模质量和产品附加值,同时倡导健康消费理念,创新经营模式,提高市场占有率,提升品牌影响力。

卢连兴希望,借助中鲁远洋上市公司的身份优势和影响力,整合山东省内资源,构建山东省远洋渔业共同体,尝试建立山东省远洋渔业企业联盟,将松散的外部市场资源内部化,进而以物美价廉的服务、灵活多样的交易模式更好更多服务于联盟内企业的渔获收购、运输和其他远洋渔业服务市场。

正如山东省国有资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广庆所言,“实施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我们正走在路上。

回看过往风景,我们绝不满足于此,而是要抓住历史机遇,继续把新旧动能转换这篇大文章做好做细,把前面的路走好,驰而不息,久久为功。

未来,围绕新旧动能转换,我们还有很多的思路要付诸实践,有很多的功课要认真去做,我们将继续坚持‘经略海洋’大计,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向打造旗下‘大渔业’板块的目标再启新征程,为山东省海洋渔业新旧动能转换再做更多更大贡献。”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在全球渔业产业转型、格局调整的新征程中,中鲁远洋正昂首阔步迈上新的台阶,迎来新的春天。

                                                                                                          

转载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作者: 王彩娜 马会 寇纪东